ppp项目运作模式
一、特许经营类模式探微
1.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
社会资本在此模式中担当主角,负责项目的从设计到融资,再到建造及运营维护等全流程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机制来回收成本,特许期结束后,所有资产移交归公。这一模式在经营性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桥梁等领域尤为常见,合同期限通常在20至30年之间。
2.BOO模式(建设-拥有-运营)
社会资本在此模式中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并负责长期运营。通过合同条款来确保项目的公益性。这一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期专业化运营的领域,例如医疗设施。
3.TOT模式(转让-运营-移交)
将已有的存量资产有偿转让给社会资本进行运营,合同期满后,资产归还。这一模式常见于市政设施的升级工作,合同期限也是20至30年。
4.ROT模式(改建-运营-移交)
这是在TOT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不仅要运营已有的资产,还要对其进行改造。这一模式特别适用于老旧设施的翻新项目。
二、管理外包类模式概览
O&M模式(运营与维护合同)
保留资产所有权,而委托社会资本进行特定时期的专业化运营维护。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高技术管理的公共服务,如污水处理厂。
三、其他补充模式简述
委托运营模式
已建成的项目被委托给社会资本进行运营,通过绩效付费来实现合作。
管理合同模式
社会资本承担部分项目管理职能,并支付相应的管理服务费用。
运作流程核心要点
资金结构
项目公司的资本金占比较小,通常在10%-30%之间,而债权融资占据70%以上。资金来源广泛,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及保险资金等。
风险分配
遵循“风险由最适宜承担方控制”的原则,监管服务质量,社会资本主要负责建设运营风险。
回报机制
新机制下,重点聚焦于使用者付费,付费项目需严格按照效果支付。当前政策明确要求存量项目需分类处理,以解决合规项目的融资难题,并推动金融机构对合规项目持续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