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慨他人无子孙上坟 自己却被斩做八块
生活常识 2025-04-20 05:03www.caominkang.com生活知识
当我们提及清明的诗歌,自然会想起古人留下的经典之作。其中,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疑是广为人知的。除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有一首出自元未明初人高启的作品同样引人深思——“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几孙来”。这首诗歌不仅仅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氛围,更反映了百姓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
高启的诗歌才华卓越,学什么像什么,若能假以时日,他或许能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并名传于世。命运却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在元灭之后,洪武元年,他被召入宫,参与编撰重要典籍。尽管后来有机会留他担任户部右侍郎的官职,但他却拒绝了朱元璋的邀请,不愿意屈服于官府。这在一定程度上触怒了朱元璋,让他感到不悦。
六年之后,苏州知府魏观因嫌弃官府过于狭小,决定将府衙迁回旧址。这一行动似乎触动了高启的政敌,他们构陷他,指责他在张士诚的宫殿上兴建官府,怀念张士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高启因此被处以极刑,年仅三十七岁便离世。
他的遭遇令人感叹。有人评价他是明初不与朝廷合作的文人的代表,他的死是朝廷对天下读书人的警示。当年高启坟前,或许有无子孙敢去上坟已无从知晓,但他的诗歌和他的故事却在世间流传,成为后人谈论的话题。
高启的诗歌才华横溢,他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在这个清明时节,或许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诗人的故事,感受他的情感与命运。他的诗歌与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不朽的传奇。
上一篇:美早和车厘子的区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