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要像“推”乐队那样学会《取经》
两年前,我曾经为“推”乐队的专辑《发呆》撰写过一篇乐评,当时的感受无疑是非常意外。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能够遇到如此古典摇滚风格的专辑,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当时的“推”乐队在技艺上尚不能完全达到他们偶像Pink Floyd的水平,但他们的音乐已经展现出了一种迷人的深邃意境。相比于那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的摇滚乐,“推”乐队的音乐气质更显独特,仿佛偶尔出现的惊鸿丽影,让人惊叹。
如今,他们依然在路上,继续音乐的无穷奥秘。他们的作品《取经》,不仅是对今年86央视版《西游记》播出30周年的致敬,更是对经典作曲家许镜清老师的深深敬意。许镜清老师为《西游记》创作的配乐,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任何一个版本的翻拍、重拍都难以超越其音乐的高度。
许镜清老师的配乐特点在于中西结合,他在扎实的民乐基础上,巧妙地运用电子合成器和MIDI设备,实现了东西方音乐的完美融合。就像《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一样,许镜清老师在录音室里也进行着自己的“取经”之旅。
时光荏苒,音乐的传承需要新一代的传承者。“推乐队”就是这次音乐“取经”的使者。他们的作品《取经》,从开篇就引用了许镜清老师的经典配乐,熟悉的音效和开场让人瞬间回到了那个神话传奇的时代。随后,“推乐队”以狂舞、撒野的风格,用四大乐器和氛围制作音效,共同描绘了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卷。
这首长达近十二分钟的纯乐器演奏作品,可以称之为后摇的风格,但《取经》的开放和霸气,以及更丰富的层次感,却给人一种摇滚乐队演绎古典史诗的效果。这次“推”乐队以《取经》命名新作品,寓意深远。它不仅仅与《西游记》有关,更代表了乐队在音乐创作上的不断追求和融合。
“取经”对于“推”乐队来说,就是在音乐创作上永远处于一个“在路上”的状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抵达音乐的圣地。“取经”也是一种博采众长的过程,这次在《取经》这首作品中,“推”乐队在音乐东西方的融合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民乐与摇滚的结合,而是表达思维上的契合,甚至无法分离的状态。
对于音乐人来说,“取经”是一辈子的旅程,是一种永恒的理想。相比于那些成名后便开始复制的他国摇滚乐队,“推”乐队的慢工出细活更显珍贵。他们的编曲与创作如同手抄经书一般,代表着对音乐的和对创作过程的尊重。微信关注中国,感受音乐的魅力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