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12日莅临地球 英仙座流星雨是何如
新民晚报报道(记者郜阳)——今年八月,天文爱好者的狂欢盛宴即将开启。在欣赏完“十五的月亮十四圆”之后,备受瞩目的英仙座流星雨也将在8月12日晚如约而至。夏夜晚风习习,找一个安静且远离喧嚣的地方仰望浩渺星空,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被誉为“圣洛朗的眼泪”的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暑期“天空戏院”的保留节目。它与象限仪座流星雨和双子座流星雨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观测时无需打冻,流星速度快、数量多,且容易产生尾痕,是观测初学者的不错选择。
据了解,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跃期是7月17日至8月24日,本年度预计极大值为8月12日21时许,天顶每时涌现率(ZHR)约在80至120之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高级主管汤海明介绍,今年的观测条件较为有利,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干扰相对较小,有利于观测。
观测流星雨需要选择宽敞、无污染且平坦安全的地点,天气以晴空万里为佳。汤海明提醒广大天文爱好者,观测流星雨的最佳工具是肉眼。长时间的仰头观测可能会让人保持不住平衡,因此戴一个躺椅或是躺着观赏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流星雨的误解,有人认为流星雨会像烟花那样聚集出现,实际上即使达到极大值,流星也可能几分钟才出现一颗。
那么,英仙座流星雨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宇宙中,有一颗名为“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小天体,其核心由大量冰物质和许多小碎片、颗粒及灰尘混合而成。当这颗彗星靠近太阳时,由于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其核心中的冰物质会升华并释放出大量气体,同时夹带出许多小碎片。这些碎片与地球相遇时,会冲进地球大气层并与空气摩擦而受热发光,从而产生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之所以得名“英仙”,是因为其辐射点位于英仙座的天区内,而非因为彗星来自英仙座。
对于许多人来说,对着流星雨许愿是件十分美妙的事。或许有人会担心,流星的速度如此之快,如果不小心被砸到怎么办?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流星体普遍很小,大多是彗星分裂后散落在星际空间的灰尘颗粒,在大气高层基本都被烧毁了。虽然大范围的流星雨对人类的影响仍然有可能存在,但历史上此类事件极为罕见。值得一提的是,8月13日金星将迎来西大距,而在其前后数月里,都是观测这颗“启明星”的绝佳时机。本月29日,“木星合月”将在天宇上演,如果天气晴朗,天文爱好者们不妨一睹二者近距离争辉的美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