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项是什么意思
国家专项计划: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教育扶贫政策
国家专项计划是一项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导,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定向招生政策。自2012年起,这一计划已经作为重要的教育扶贫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下是关于该政策的具体定义、要点及相关。
一、核心定义
国家专项计划,又被称为“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主要是中央部门高校及各省属重点高校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等区域的学生进行定向招收。这实质上是一项扶贫计划,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二、政策目的
国家专项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
1. 通过增加贫困地区学生的升学机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 引导毕业生返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报考条件
想要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学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户籍要求:考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必须在实施区域拥有连续3年以上的户籍;
2. 学籍要求:考生必须在该实施区域的高中连续就读3年;
3. 其他要求:考生需要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并且符合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条件。
四、招生规则
国家专项计划的录取通常在本科一批(或本科批)之前进行单独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录取的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院校所在批次的最低控制线,部分高校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降分录取。
五、政策特点与利弊
国家专项计划的优势在于:
1. 为贫困地区的考生增加了录取机会;
2. 部分高校可以降分录取,提高了贫困地区考生的升学概率。
其不足在于:
1. 竞争激烈,招生名额有限;
2. 部分专业或院校对考生后续就业有区域服务限制。尽管如此,国家专项计划仍然为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打开了通向更好教育的大门,为他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六、实施主体
招生工作由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170余所中央部属高校及各省属重点高校负责。这些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助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