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全球环境治理的起点
在历史的篇章中,总有一些瞬间被永恒铭记。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便是其中之一。这场由联合国组织的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国家代表和国际组织,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目标而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会议背景独特,其诞生的文件更是意义非凡。从6月5日至16日的会议期间,《人类环境宣言》及《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得以通过,标志着环境问题正式进入全球治理的视野。从此,每年的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提醒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
《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与权利、发展与责任的交汇点。宣言中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原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共同认知。其中,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平衡,强调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与权利;全球合作与责任,则提醒各国在其发展道路上,需考虑对他国环境的影响;科学与政策的结合,为环境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
中国的声音在这场会议中尤为响亮。中国代表团全程参与宣言的起草,提出的32字方针,体现了中国的主权保护与全球协作并重的理念。这一方针不仅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突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的智慧。
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它不仅是现代国际环境法的里程碑,更为后续的环境规划署成立、理念延续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宣言中的“代际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仍为当今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一理念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仍在国际妇女节等活动中被重申。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治理的起点,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共同认知的结晶。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只有全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