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株连九族是从何时开始的?有何规定?
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株连九族”这一残酷的刑罚。今天,风趣网小编将为您深入解析这一古代制度。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人命相对于现代,显得较为轻视,尤其是对于底层百姓的性命。为了巩固统治者的权威,以及推行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有时,仅仅因为冒犯了某些禁忌,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种祸事不仅仅针对个人,还可能波及整个家族,比如“灭九族”。对于这一残忍的刑罚,人们不禁会产生许多疑问:嫁出去的女儿也会被诛杀吗?女婿又是否难逃一劫?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族诛”源远流长。在最初的时候,这种刑罚被称为“劓殄”(拼音yì tiǎn),即将罪犯的家人全部杀绝。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刑罚逐渐发展为诛三族、五族、七族。到了时期,由于刑罚过于残酷,曾一度被废除,但在某些时期又重新开始实施,并且扩大到诛九族。
那么,“九族”具体指的是哪些人呢?在不同的朝代,人们的观念并不相同。在某一时期,王应麟认为女儿是算在九族之内的,包括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紫梅之子、女之子以及己之同族。也就是说,只要和你存在亲戚关系的人,无论是姻亲还是血亲,都被视为九族之内。
到了某些时期,九族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此时的九族包括父亲这一辈的四族、母亲这一辈的三族以及妻子这一辈的两族。在父亲这一辈里,包括犯罪者的生父和亲兄弟、姑姑、姐妹以及未出嫁的女儿。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女子出嫁,她就不再包括在内。
女婿通常是不在九族之内的。这种观念源于古代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后,一般被认为是夫家的人。
即使这样,也别高兴得太早。诛九族的目的在于斩草除根。对于上层阶级来说,他们害怕被斩首之人的后代会起报复之心,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杜绝这个后果,与被斩首之人有关联的人都不会被放过。只要有血缘关系,便有可能难逃一劫。不仅女儿女婿需要被诛杀,甚至亲家也难逃此劫。
那么,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牵连太过广泛。对于统治者而言,他们并不在乎这些,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就可以。例如,在时期的某一位统治者,在洪武四大案中杀了数万人,没有任何心软的迹象。这不禁让人感叹古代刑罚的可怕。“株连九族”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残酷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