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中的那些吃货江南秀士陆文夫
在江南的朦胧烟雨中,我们得以一窥陆文夫,这位性情恬淡的秀士。他的身影,似乎总是与茶、酒、美食以及那悠扬的苏州评弹相伴。
照片中的陆文夫,清瘦温和,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在他的身上,仿佛能看到一位江南秀士,于瓜棚下短篱旁,独坐品茶,闲吮一杯明月。他的人生,就如那江南的小巷,悠然自得,充满了诗意。
陆文夫,一个被誉为“美食家”的人,这个名号并非自封,而是因其对美食的独到见解和深入体会而得来。他的中篇小说《美食家》轰动文坛,使得“美食家”一词广为人知。
他不仅对美食有着深厚的了解,更有着独到的见解。例如他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出了对“南瓜盅”的独特见解,认为南瓜清香糯甜,与八宝饭相结合更能凸显田园风味。他还深谙苏州菜的真谛,指出人们常误认为苏州菜都是甜的,实则不然。他强调,苏州菜最讲究的是放盐,盐能吊出百味,却又隐而不见,这才是真正的烹饪之道。
陆文夫的创作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他笔下的姑苏城,情调独特,韵味悠长。他说过:“叫曹雪芹写《三国》肯定写不好。我呢,不是不想写叱咤风云的英雄,但我只熟悉苏州小巷的凡人小事。”他的小巷文学和对吴地风情的描摹刻画,使他赢得了“陆苏州”的雅号,成为姑苏城的象征。
对陆文夫而言,苏州的饮食文化与他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美食家大名广为传播,背后离不开与周瘦鹃的深厚交情。周瘦鹃身为鸳鸯蝴蝶派的主帅,对苏州饮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他带领陆文夫在小组会议上的品尝、领悟,使得陆文夫对苏州饮食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陆文夫的美食家之路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尝遍天下百味,谙熟各种食材和掌故;另一种是像他这样扎根一方,深挖细耕,谙熟当地美食背后的民俗与意味。前者让人增广见闻、查漏补缺;后者则让人了解一方水土,亲近那些活色生香的生活方式,体会细碎鲜活的市井日子如何流成一条绵延的河。陆文夫无疑是后者的典范,他不仅是苏州饮食文化的代言人,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美食记忆。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快餐的生活节奏,但陆文夫和他的美食世界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的美食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感知,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