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梦露雕像被拆 因裙摆下能躲雨受争议
芝加哥,这座魅力之城,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雕像——“永远的玛丽莲”,深受人们瞩目和争议。雕像以玛丽莲·梦露的经典形象为灵感,将那段银幕经典回忆定格在现实中。这座雕像呈现的是梦露身着白裙的优雅形象,在风中裙摆飘扬,她那微妙的羞涩与魅力令人难以忘怀。最近这座雕像引发了一场风波。
在雨天的芝加哥广场,人们发现那尊屹立的雕像竟然出现了变化。玛丽莲的裙摆似乎变得更加灵动,仿佛添加了某种神秘功能。走近一看,原来是雕像因为争议而面临拆除的命运。据说这座备受争议的雕像即将迁移到遥远的加州安家。尽管人们对此感到惊讶和不舍,但好消息是,它将在不久的将来重新组装完成,并在那里展出至明年六月。
这座名为“永远的玛丽莲”的雕像由雕塑家苏华德创作设计,雕塑高达八米,重约十八吨,由铜和不锈钢制成。从设计的灵感到展出的影像,它都展现出了玛丽莲梦露的无限魅力。正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设计尺度引发了公众的争议。有人觉得其姿势存在性别歧视之嫌,还有人认为它的设计太过大胆直白,像一把巨大的伞为躲雨提供了最佳场所。甚至有一家旅游网站将其归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公共艺术”。尽管如此,“永远的玛丽莲”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即使在深夜时分,它也不孤单地屹立在广场之上。尽管有人会在雕像上乱涂乱画以泄愤,但这反而成为了它被人们接受的一种特殊形式。
最近关于公共雕塑的尺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仅芝加哥的这座雕像如此引人热议,国内浦东喜马拉雅酒店楼上的裸体雕塑也引发了关于楼顶是否属于公共空间的讨论。这些争议的背后反映了公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接受程度和认知差异。资深美术评论家汤哲明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公共艺术委员会的存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委员会来决策雕塑是否应该出现在公共区域并对其进行审查。同时他认为,“永远的玛丽莲”虽然受到争议但并不会影响其屹立在广场的地位它其实是社会公共讨论的一个载体能够反映出公众对艺术的接受程度和看法同时也希望公共区域能像欧美国家一样能更多的进行公众讨论以达到社会认同也希望有第三方委员会的存在加强艺术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打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而中国目前尚缺乏这种独立的委员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公共艺术空间让公众共同参与决策共同欣赏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