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天子是个技巧活!清帝是怎么样用密匣立储的
康熙帝之前的皇太极与顺治帝的天子之位并非通过立储制度确立。皇太极是通过八王共制的举荐制度获得皇位,而顺治帝则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宫廷斗争。在他们继位的过程中,大清王朝差点因权力斗争而分裂。
顺治帝的子嗣中,备受宠爱的皇四子尚且年幼便夭折。临终时,可选为继承人的仅有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玄烨能够继位,离不开孝庄太后的策划和德国布道士汤若望的建议。
康熙帝尝试通过公开立储的方式解决皇位继承问题,他特别喜欢胤礽,立其为皇太子,期望以此稳固国家。一次猎场之行中发生了“帐殿夜警”事件,康熙帝发现胤礽在帐外偷窥,其气度狭小、品格残忍,竟有威胁皇权。于是,康熙帝废掉了胤礽,放弃了公开立储制度。
雍正帝继位后,吸取了康熙年间皇子争夺皇位的教训,创立了一种新的立储方式——“神秘立储”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天子生前不公开立太子,而是秘密书写预立皇太子名字的布告,一式两份,一份随身携带,另一份则放在秘密匣子中。天子死后,由大臣取出两份布告进行核对,确认皇位继承人。这样一来,皇子们都不知道天子心中的合适人选是谁,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天子。为了赢得天子的欢心,皇子们会竭尽全力展现自己,避免了针对特定皇子的派系之争。
在雍正死后,神秘立储制度得以实施,弘历继位成为乾隆帝。乾隆帝最初也遵循这一制度,但后来对这种做法产生了疑虑。在乾隆所生的众多子女中,永琏和永琮曾被秘密立为皇太子,但他们都早早夭折,给乾隆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此后,乾隆不再公开讨论立太子的问题。大臣们因为担心触犯乾隆的底线而不敢提及此事。这一制度在乾隆时期得以巩固并成为皇室的家法。经过二十多年后,乾隆决定再次采用神秘立储制度选择了嘉庆帝作为继承人。此后嘉庆帝也遵循这一传统选择了道光帝作为继承人。
清朝时期采用神秘立储制度使得皇子之间的争斗不再血腥残酷也避免了大臣们围绕皇子展开派系之争而是转向了较为温和的争夺方式。然而这一制度也有其局限性如讲光帝在选择奕詝和奕时面临困境虽然奕詝在序位和出生上占优势但奕在本领和能力上更胜一筹讲光帝最终选择的是奕詝但也对奕有所安排。随着清朝的衰落和最终灭亡神秘立储制度也失去了意义。这一制度从创立到衰落见证了清朝历史的兴衰起伏也反映了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