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文天祥传翻译
文天祥:状元的一生,民族的英雄
一、状元之路与初露锋芒
在风华正茂的二十岁,文天祥一举中得进士,更在集英殿的殿试中,被宋理宗御笔亲点状元。他的策论以“法天不息”为核心,字里行间透露着政事的革新主张。那万余字的长文,一气呵成,未打草稿,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与深厚的学识。
文天祥的仕途起初并不平坦。他历任宁海军节度判官、刑部郎官等职位,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臣贾似道,多次遭到弹劾并被罢官。在咸淳九年(1273年),他复任湖南提刑,受到前丞相江万里的激励,立志救国。
二、抗元斗争的英勇历程
当元军南下,朝廷危急时,文天祥毫不犹豫地散尽家财,招募义军,响应者万人。面对友人的劝阻,他坚定地说:“国家养士三百余年,危难之际若无一人挺身而出,我深感耻辱。今日我愿以身殉国,只愿唤起天下忠义之士!”
文天祥在德祐元年(1275年)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在赴元营谈判时,因言辞激烈被伯颜扣押。但他成功逃脱,辗转真州、高邮,渡海至温州,重整抗元势力。
三、英勇就义的不屈精神
在广东五坡岭,文天祥遭遇了元将张弘范的突袭并被俘。他坚决拒绝写劝降书,通过《过零丁洋》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
被押至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但文天祥坚定地说:“我受宋朝之恩为宰相,岂能侍奉二主?只求一死!”临刑前,他面南而拜,从容赴死,终年四十七岁。他的衣带中藏有《赞》文,其中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四、人物评价
文天祥生活中虽然奢华豪华,但在抗元的岁月里,他改变了旧习,散家财以充军费。他的言行一致,常常对僚属感慨:“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张弘范也感叹他的忠烈,以礼相待并护送其遗骸归乡。
文天祥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他不仅是宋朝的状元,更是民族的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