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承认芹菜案过罚不当

互联网 2025-04-12 23:37www.caominkang.com电脑维修知识

榆林市市场监管局就备受关注的“芹菜案”正式作出回应,承认处罚过当,并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该案的核心事实以及后续处理情况如下:

一、案件背景

2021年10月,榆林市个体户罗某夫妇从农户手中购入了7斤芹菜,其中不幸有2斤被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为不合格。由于无法提供进货票据,且剩余的5斤已经售出(收入仅为20元),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对他们进行了罚款,金额为6.6万元。

二、处罚争议的焦点

这个处罚决定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过罚失衡:罚款金额与罗某的违法所得(仅20元)相比,高达3300倍,显然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2. 普遍性问题:榆林市市场监管局自2021年以来处理的同类案件中,罚款金额动辄超过5万元,而案值仅几十至几百元不等。最高罚款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3000倍。

三、官方整改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官方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 承认过罚不当:榆林市市场监管局的副局长明确表示,该案件存在“过罚不当”的问题,并承诺将优化执法方式,对于小微主体更多地采取责令整改、批评教育等方式。

2. 全省整改部署:陕西省也通报了这一典型案例,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行政处罚时,必须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匹配,坚决避免“类案不同罚”和“小过重罚”的现象。

四、社会反响

这起案件经国务院督查组曝光后,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对基层执法部门的“简单粗暴”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的处罚方式可能会加剧小微主体的经营压力,与“执法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各大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呼吁对基层执法进行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管理。

榆林市市场监管局的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不仅反映了公众对于基层执法的期待,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真正吸取教训,确保执法既公正又合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caominkang.com 曹敏电脑维修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