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日
南京大屠杀日,亦称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设立的法定纪念日。以下是关于这一特殊日子的详细信息。
一、设立背景与时间
这个令人心痛的纪念日的设立,源自1937年12月的那场灾难。那一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接下来的六周内,他们实施了大范围的屠杀,约30万同胞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这一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也为了铭记历史,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二、公祭日纪念活动
每年的这一天,国家都会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人们会默哀、鸣警报以示哀悼。还有纪念馆内的纪念设施,如幸存者纪念墙、遇难者名单墙以及纪念雕塑等,都在默默地讲述着那段历史。其中,“哭墙”上刻有每一位遇难者的名字,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三、幸存者与历史见证
如今,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数量日益减少,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证言。他们的经历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更让我们明白和平的珍贵。公祭日还具有国际意义,它不仅是对遇难同胞的哀悼,更是向世界传递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的立场。
四、数字与警示
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期间,每12秒就有一人遇难。更令人震惊的是,日军犯下的强暴案超过两万宗。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无辜的生命和无法弥补的伤痛。“卅万亡灵,饮恨江城”这一表述是对后人的警醒,提醒我们以史为鉴,珍视和平。这一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为了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教训,警醒后人避免历史的重演。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视和平,共同为人类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