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接口类型及不同

家电修理 2023-07-16 19:16www.caominkang.com电器维修

相信熟悉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硬盘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种类繁多。其中固态硬盘的接口有很多种,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固态硬盘用的是什么接口。那么,Win8 SSD的接口类型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in 8 SSD的接口类型有哪些?

1、SATA 3.0是SSD最常见的接口

这是SATA3.0修订版(简称SATA 3.0或SATA 6Gbps)。表示使用SATA 3.0修订版标准,比SATA 2.0修订版更快。它是SATA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其实SATA 6Gbps接口是一个不太标准的说法。正确说法是SATA III(SATA3.0),接口速度6Gbps。,大家都习惯这么说。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接口。大部分人买的硬盘都是用这个接口的。



SATA 6 Gbps(SATA 3.0)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成熟,可以发挥主流固态硬盘的最大性能。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电脑主板可能只有SATA2.0,这种接口由于最高支持速度有限,无法充分发挥SSD的性能。所以一些电脑比较旧或者主板比较老的电脑用户,一般不建议升级SSD,除非更换支持SATA3.0的主板。

2,mSATA接口

该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一款新型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格。新控制器使SATA技术能够集成到小型设备中。MSATA还提供了与SATA接口标准相同的速度和可靠性,为小尺寸ce产品(如笔记本/上网本)的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提供了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存储解决方案。这个接口主要用在注重小型化的笔记本上,比如商务本、超极本等。台式电脑和主流笔记本还是SATA3.0。



其实mSATA接口也可以说是SSD小型化的必经工艺。,mSATA也有SATA的一些缺陷。比如还是SATA通道,速度还是6Gbps。

3、M.2接口

M.2原名NGFF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制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主要用于替代mSATA接口。这种接口在非常小的尺寸和传输性能方面比mSATA接口好很多。因为SATA的接口瓶颈越来越突出,很多主板厂商已经开始在产品线上预留M.2接口。



M.2接口可以支持PCI-E通道和SATA,其中前者更容易提速。起初,该接口采用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为10Gbps。可以说也突破了SATA接口的理论传输瓶颈。如今M.2接口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32Gbps,远高于之前的水平,也大大提升了SSD的性能潜力。,接口SSD还支持NVMe标准。与目前的AHCI相比,通过新NVMe标准接入的SSD有明显的性能提升。

4、PCI-E接口

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就已经出现了PCI-E接口的SSD,后者优势明显。至于其他SSD,不管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到原生PCI-E,PCI-E接口的SSD直接一步完成,没有任何中间过程。



不过PCI-E硬盘最开始主要是用在企业市场,因为需要不同的主。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成本要高很多。至于消费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并不多。PCI-E硬盘是这两年才开始在高端消费市场普及的。

5、SATA Express接口

SATA 6 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提升速度的难度更大了。SAS接口虽然可以达到12Gbps的速度,但只是针对企业级市场,对原有接口做了很大改动,对成本不敏感。,面对消费市场,就不能这样了。必须考虑实际问题,SATA-IO最终想出了SATA Express接口的解决方案。



其实它的物理接口是由SATA 6Gbps接口改造而来的,上市也有好几年了。不过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这款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款产品唯一聪明的地方就是向后兼容安装了SATA 6Gbps接口。

6,U.2接口

u . 2接口到底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没听说过!它的昵称是SFF-8639,是SSD形状因子工作组推出的接口规范。U.2不仅可以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可以兼容SAS、SATA等规范。所以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四通道版的SATA-Express接口,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和M.2接口没什么区别。不过,目前市场上正式销售的只有英特尔的750系列。



摘要:

虽然市面上的SSD接口确实比较乱,但归根结底还是以SATA、mSATA、M.2、PCI-E为主,从性价比和技术成熟度来说,SATA3.0接口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大部分台式电脑和主流笔记本直接采用SATA接口,兼容传统机械硬盘和新型固态硬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接口都将是主流。对于一些高端玩家,可以考虑使用M.2接口SSD,需要主板支持。

以上是Win8 SSD接口类型的相关介绍。相信看了上面的介绍,会让你对SSD有更深入的了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caominkang.com 曹敏电脑维修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